◎编辑 张琼斯
1.54%-今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再创新低,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15个基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2024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季度)》披露了相关数据。
分析人士认为,净息差收窄总体上符合市场预期。展望下一阶段的息差趋势,市场观点存在差异。但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债务端压力的缓解预计将推动息差稳定。
资产和负债两端都承受着压力
净息差是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同规模生息资产产生的净利息收入水平。
市场预计第一季度银行净息差将收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年来,银行面临着复杂的经营环境,居民存款的长期定期化趋势增加了银行债务成本。与此同时,银行继续减少费用,使实体经济受益。此外,由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等因素,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
招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净息差的持续下降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压力。”,去年贷款市场在资产方面报价的利率(LPR)两次下调,一年期LPR累计下调20个基点,五年期以上LPR下调10个基点,相应影响集中体现在今年一季度股票抵押贷款重新定价后,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资产端定价下降是净息差压力的主要原因。除了滚动重定价等因素拖累股票贷款利率下降外,新贷款利率也保持下降趋势,没有拐点。
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直接体现了净息差收窄的压力。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商业银行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723亿元,同比增长0.7%。王一峰表示,与2023年同期相比,“0.7%”的增长率下降了2.6个百分点;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率环比下降主要受到大型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拖累,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率的边际提高。
预计将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展望商业银行下一阶段的息差趋势,市场观点存在差异。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收窄银行净息差的压力预计将迎来拐点;另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净息差也将承受轻微压力。
“银行净息差压力接近底部。”周茂华表示,经济保持复苏,存款市场恢复正常,实体经济融资逐步恢复,金融市场整体复苏,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考虑到定期存款的比例较高,我们需要对净息差的恢复保持一定的耐心,一些银行在未来的净息差压力仍然很大。
“进入第二季度,随着年初重定价、股票抵押贷款利率下调等因素的消化,以及存款‘降息’红利的进一步释放,预计息差收窄压力将显著缓解,随后的银行净息差可能迎来拐点。”王一峰表示,从债务方面来看,银行从4月份开始就被禁止“手动补息”,这将缓解存款成本的压力,降低存款上市利率也将有助于节省零售存款成本。
从资产方面看,王一峰认为,贷款定价的边际拐点尚未看到。此外,考虑到新的抵押贷款在所有贷款中的比例相对较低,最近新的抵押贷款政策对利差的压力也有限。
然而,廖志明认为,净息差也将承受轻微压力,年内季度将相对稳定下降。他说,随着“手工利息”的标准化和存款利率的逐步下调,利息负债成本率预计将略有下降,但利息资产收益率仍处于下行通道,净息差也将略有压力。
王一峰建议商业银行做好债务管理,进一步加强积极、高成本、一般债务的价格管理;促进结算存款增长;平衡一般债务和市场债务的规模和比例;遵守存款市场秩序,避免无序竞争。
LPR的下行空间或限制
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水平是影响LPR的重要因素。当净息差明显受到压力时,报价银行降低LPR的动机就会减弱。
展望下一阶段的LPR趋势,廖志明认为,在负债成本大幅下降之前,由于净息差降至历史最低水平,LPR下降空间将受到限制。考虑到今年5年以上的LPR大幅下降,今年LPR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也很小。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确预测,在净息差压力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可能会继续降低存款利率。在低通胀环境下,LPR的下调仍可预期。考虑到国内广泛信贷目标的变化和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节奏,LPR的下降可能会在时间点落后。
周茂华表示,LPR调整将反映银行资本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预计LPR仍有调整空间,但范围将缩小。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