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徐锐
从海信网与科林电气两位高管的“突袭”,到张成锁等高管团队的“联盟抗敌”,再到海信网能够抛出要约,收购拟强势的“筹款”,再到石家庄国有资产与张成锁团队的“死敲到底”,今年3月以来,上述各方参与的科林电气控股权大战可谓高潮迭起。
到目前为止,谁将赢得最后的胜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的演变确实有点出乎意料,面对潜在的不确定性,很难说谁最终会上升。”一位专注于并购的经纪投资银行家告诉《上海证券日报》,鉴于“攻击和防御”双方目前可用的股权芯片非常有限,中小股东可能成为决定未来事件方向的关键力量。
“战争”正如火如荼
科林电气控股权争夺战的再生变数原本被认为是“大局已定”。6月3日晚,科林电气突发公告称,石家庄国投集团6月2日与张成锁、邱士勇、董彩宏、王勇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五方在上市公司决策过程中形成了一致行动关系,保持了一致行动。基于此,以石家庄国投集团为实际控制人的五方对科林电气的持股总额为6702.27万股,持股比例为29.51%。
石家庄国投集团明确表示,上述运营旨在通过股权变动成为科林电气最大表决权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寻求控制权,维护上市公司经营稳定。
半个多月前,当海信网络可以向科林电气股东发出要约收购时,它还在披露的股权变动报告中表示,最终目的是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显然,石家庄国投集团和海信网能的表态相当针锋相对,即两家公司都想进入科林电气。从股份芯片结构来看,石家庄国投集团阵营目前持股比例为29.51%。截至6月3日,海信网目前对科林电气的持股比例为14.94%,表决权为24.51%。如果海信未来能通过要约收购获得足额股份(按最高比例计算),其表决权比例将达到44.51%,从而实现反超。
外界关注的是,石家庄国投集团在海信网能够展示“明牌”的背景下,选择此时介入,表现出明确的态度。自信是什么?
“据我所知,当事情发展到现在的时候,各方都不愿意看到。没想到会这么激烈,只能根据对方的变化往前推。”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编辑。
一位关注此次事件的券商高管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你有没有注意到,海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与张成锁沟通的过程中,张成锁表示,他已经与一家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否则他100%愿意与海信合作。如果这是真的,整个事件是,以张成锁为代表的高管团队有出售上市公司控股权的想法,但没想到两位高管与海信达成交易,相当于两位高管出售上市公司。张成锁的团队不愿意,所以他们试图抵制。石家庄国有资产,前期高位持续增持,近日宣布入主,会不会成为张成锁阵营最初选择的交易对象?”
前景莫测
无论早期事件的真相如何,在目前的情况下,参与事件的各方似乎都达到了“骑虎难下”的局面。谁最终能控制科林电气,最新加入“战团”的石家庄国有资产和海信网能,谁最终能控制科林电气?
编辑注意到,尽管石家庄国有投资集团在最新披露的股权变动报告中表示,但它将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以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但鉴于目前石家庄国有资产阵营总持股比例接近30%,需要考虑的是,一旦海信能够成功收购要约,非公有股东持股比例高(科林电气非公有股东持股比例不高于75%才能满足上市条件)而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风险,即石家庄国有投资集团的增持空间非常有限(除非发布竞争要约)。
“所以不确定性太大,很难说。目前,首要关注的是海信可以要约收购的结果。”上述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家表示,通过最新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石家庄国有投资集团已被认定为科林电气的实际控制人。如果海信可以要约收购失败,石家庄国有投资集团可以继续保持稳定的控制地位。
根据本次要约收购的生效条件,本次要约期限最后一个交易日15:00,中登上海分公司临时保管的科林电气股份申报数量不得低于3429.12万股(占科林电气股份总数的15.10%),否则本次要约收购自始无效。鉴于海信网能够开出的要约价格(33元/股,分红转让前)高于当前市场价格,如果要约收购期间二级市场股价始终低于要约价格,中小股东按照投资常识很有可能接受要约。除非要约收购期内科林电气股价高于33元/股,否则部分持股大户坚持不接受要约。
退一步,即使海信未来能够全额收购所需股份(最高占科林电气总股本的20%),使其表决权比例达到44.51%,也未必能如愿控制科林电气。
“原因是石家庄国有资产阵营的持股比例接近30%,差距不大。这取决于未来的选举,即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控制。”上述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家表示,届时,双方在上市公司董事会的人员所有权可能取决于科林电气股东的投票。
可以看出,科林电气中小股东的选择可能会影响整个事件的最终走势,无论是要约收购还是未来换届选举。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