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项"中国制造"传来重要进展。其中,50千克级氢能源无人机完成30小时跨昼夜连续飞行、全球新一代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80"平台在烟台交付、200吨智能挖掘机成功下线以及核电领域的重大突破。
这些跨越海陆空的创新成果背后,凝聚着深市上市公司的智慧与实力。从核电技术到高端海洋装备,从工程机械到深海工程设备,一系列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正在改写中国制造的故事。
核电领域传来重要消息:中国广核集团联合合作伙伴推出的"华龙一号"技术,已通过欧洲用户要求认证和英国通用设计审查,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目前,华龙一号的产业链带动了5400多家上下游企业,实现了核电整机设备100%国产化。
在海洋工程领域,中集集团的"蓝鲸1号"和"蓝鲸2号"超深水钻井平台代表了全球最高水平。作业水深达到3658米,钻井深度更是达到了15240米。与此同时,该集团还承接了多艘高端海工装备订单,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航空制造领域也传来喜讯。中航成飞在深交所上市后,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实现了核心军工资产的整体上市。公司表示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产业的赋能作用,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
工程机械行业同样不甘示弱。柳工集团成功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30亿元,用于挖掘机智慧工厂建设和装载机智能化改造等项目。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在"电动化、数字化、互联化、无人化、共享化"方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资本市场在这些重大科技创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中国广核于2019年上市后,募集资金125.74亿元用于核电项目建设,为"华龙一号"技术的推广和批量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