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机器人运动会在无锡拉开帷幕。这场名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的赛事吸引了全国100多家企业的参与,超过150款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同场竞技。从竞速赛到越野跑,再到足球、篮球、格斗等项目,这些智能机器人的表现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自去年宇树科技在央视春晚亮相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热度持续攀升。在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上,多款机器人同场竞技的画面更是引发广泛讨论。然而,在这场技术盛宴背后,行业内外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应用和发展路径也产生了诸多质疑:这些能跑能跳的机器人何时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当前行业是否已经出现了泡沫?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展示更多是技术验证阶段的表现。通过参与各类赛事,机器人在硬件性能、运动控制算法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检验。但与此同时,行业的商业化进程仍处于探索阶段。多位创投机构投资人表示,未来几年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可能会经历一段冷静期。
在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现场,机器人的表现既展现了技术突破,也暴露了诸多问题。与此前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相比,这场运动会增加了更多竞技项目和人机互动环节。裁判从步态、续航能力、认知计算等多个维度对机器人进行综合评判。
行业专家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距离大规模商业化仍有较大差距。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表示,人形机器人在未来5-10年内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工业应用场景的探索上。只有实现与人类相当或超越人类的工作效率,才能真正具备实用价值。
多位专家强调,尽管对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目前仍需保持理性态度,将重心放在技术落地和商业化闭环的构建上。未来3-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领域实现初步应用,但要真正走入家庭并实现大规模普及,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