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盛大开幕。本届文博会为期五天,吸引了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较上届增加224家。展会共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并现场展示了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
作为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本届文博会汇聚了众多行业翘楚与新兴势力。既有华为、腾讯、泡泡玛特等 familiar faces 的身影,也首次迎来了数字华夏、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创新企业的亮相。展会期间,上海证券报编辑深刻感受到科技与 IP 驱动下文化产业的新浪潮。
科技赋能:从内容生产到创新表达
在文博会现场,AI 技术正在全面革新文化内容生产方式。腾讯展示了旗下三大创作工具——腾讯元宝、ima 和腾讯混元大模型,能够实现文本生成、剧本创作和海报绘制等多种功能。在现场演示中,讲解员只需简单操作电子平板并选择特定风格,便能快速生成用户与 AI 共创的数字艺术作品。
“AI 赋能内容生产,不仅降低了创作者的门槛,更让普通人都有机会成为内容创造者。”现场工作人员表示。
展会还展示了多项前沿科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戴上 VR 眼镜后,编辑仿佛瞬间穿越至永乐宫,在 VR 世界中漫步于三清殿和纯阳殿之间,感受青绿山水画卷的震撼,并跟随吕洞宾的脚步探索庐山放生与遇仙桥的传说场景。
大空间定位技术则是实现更大规模沉浸体验的关键。凡拓数创展区的技术负责人介绍,相较于传统 VR 眼镜的静态体验,大空间定位技术能够覆盖更广阔的物理空间,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沉浸式体验。
IP 破圈:从内容创新到生态构建
展会期间,“本地化”策略被多次提及。游戏企业三七互娱的媒介公关经理表示,过去的游戏出海是将国内成熟产品直接翻译成海外版本,而如今则是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量身定制”。例如针对北美市场偏好“末日”主题,公司专门开发了手游《Puzzles & Survival》,这款产品自上线以来累计流水已超过百亿元。
从“卖产品”到“建生态”的转变正在成为行业共识。深圳市酷看文化联合创始人表示:“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一个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全球生态系统,让中国的文化创意真正融入国际市场。”
文化出海:从作品输出到生态共建
在网文领域,中国企业已经探索出了成熟的“本地化”打法。通过翻译、改编和共创等方式,中国网文不仅成功进入了东南亚、欧美等市场,还带动了当地原创内容的发展。
以阅文集团为例,其平台上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多个国家的网络文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同时,阅文还与多家海外平台展开了联合创作项目,推动中国网文从“输出”向“共创”转变。
这种深度参与和本地化运营模式,为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铺平了道路。通过建立内容生态、培养本地人才和构建产业闭环,中国文化正在从单向的“出口”转变为双向的“共生”。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