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拉诺华北区域:以学促优,用服务温度筑牢客户信任
在全屋定制行业,产品品质是基石,而服务体验则是品牌与客户之间的“情感纽带”。为进一步提升团队的客户服务意识,让每一位客户都能真切感受到艾利拉诺的专业与温度,艾利拉诺华北区域近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服务之星”内部学习评比活动,通过系统化培训、场景化演练与实战化考核,全方位锤炼团队的服务能力。
一、聚焦客户痛点,定制化学习内容直击需求
“很多时候,客户的不满并非源于产品,而是服务环节的‘温差’——比如设计师沟通时没听懂需求,安装师傅上门时不够细致,售后响应不够及时。”艾利拉诺华北区域负责人在活动启动会上强调。基于对北京地区近半年客户反馈的梳理,团队提炼出三大服务痛点:沟通效率、细节把控、响应速度,并针对性设计了学习内容。
★ 沟通技巧专项培训: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授课,通过“客户需求挖掘四步法”(倾听→复述→追问→确认),教团队成员从客户的“只言片语”中捕捉真实需求。比如面对“我想要一个能放下很多衣服的衣柜”这类表述,要进一步追问“常穿衣物多还是换季衣物多?是否需要单独收纳鞋子、包包?”,避免设计方案与实际需求脱节。
★ 细节服务标准手册:制定《艾利拉诺服务细节100条》,小到上门量房时需自带鞋套、口罩、鞋凳(避免客户临时找拖鞋),大到安装完成后要帮客户清理现场碎料、演示五金件使用方法,甚至包括雨天上门时自带雨伞收纳袋,都做出明确规定。
★ 应急响应机制演练:模拟“板材送货延迟”“安装时发现尺寸误差”等突发情况,训练团队在30分钟内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避免客户陷入“投诉无门”的焦虑。
二、“服务之星”评比:从理论到实战的全方位检验
为让学习效果落地,活动设置了“理论笔试+场景模拟+客户口碑”三维评比体系,每周评选“周服务之星”,月末角逐“月度服务标兵”。
在场景模拟环节,团队成员随机抽取“客户角色卡”进行实战演练:面对“对设计方案反复修改的纠结型客户”,如何保持耐心并给出专业建议;面对“装修预算有限的性价比型客户”,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功能需求;面对“工作繁忙、希望全程托管的高效型客户”,如何通过每日进度播报让客户安心。
设计师小林在一次模拟中,因忽略了“客户提到母亲同住”的细节,设计方案未考虑老人使用的矮柜高度,被评委指出“服务缺乏共情力”。赛后她反复复盘:“北京很多家庭是三代同堂,设计时不仅要听客户说什么,更要想他们没说出来的需求。”这种“查漏补缺”式的演练,让团队成员对服务细节的理解愈发深刻。
客户口碑评分则直接关联实际服务表现——安装完成后,客户扫码即可对服务态度、专业度、现场整洁度等维度打分,分数实时计入评比系统。这种“客户说了算”的机制,倒逼团队把“做好服务”从“任务”变成“习惯”。
三、长效措施落地:让优质服务成为品牌基因
活动落幕并非终点,艾利拉诺华北区域同步推出三项长效措施,将服务提升固化为日常:
★“老带新”师徒制:让“月度服务标兵”与新人结对,通过跟岗学习、实时指导,把优秀服务经验复制到团队每一个人。
★ 服务日志共享库:要求全员每日记录“服务亮点/失误案例”,比如“今天帮客户解决了衣柜异味问题,发现是防潮板通风不足导致”“忘记提醒客户预留插座位置,导致智能镜无法安装”,每周汇总分析,形成可复用的服务手册。
★ 客户回访升级:安装后7天、30天、90天进行三次回访,第一次确认使用无问题,第二次收集优化建议,第三次送上家居保养指南。近期回访数据显示,客户满意度较活动前提升了23%,“主动推荐亲友”的比例增长15%。
正如“月度服务标兵”王师傅所说:“以前觉得安装好柜子就完事了,现在明白,递上一块擦手布、讲解一遍五金保养,这些小事才是客户真正记得住的温暖。”艾利拉诺华北区域通过这场“向内求索”的服务升级,不仅让北京客户感受到更专业、更贴心的定制体验,更让“服务至上”的理念融入品牌血脉——毕竟,能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冰冷的产品,而是藏在细节里的用心。
消费界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传播内容仅以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举报投诉邮箱:Jubao_404@163.com,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赢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5336号